Google fi评测(日本版)

用了几天Pixel XL + Google fi, 于是从不同方面来说说fi吧.

这次终于可以说: “我托我哥们从美国给我搞来了四张Google fi的SIM卡”了. 其中两张主卡和我朋友组group, 两张data only的副卡. 到手正好1月最后一天, 之后马上账单周期结束所以可以顺便看看扣费.

首先第一印象就是贵! 死贵!

基本费用是20美元, 每新加一个用户组group套餐就是15美元一个人, group最多6个人, 也就是平均每个人能接近到16美元, 可以设置每个人付自己的账单, 但是毕竟主账户还是得付20美元的_(:з」∠)_倒是可以设置每个人每月给多少钱给主账户.

然后是通话, 虽然打北美是免费, 然而如果在海外打的话就得注意必须要走Wi-Fi才能享受到免费的通话了. 而且海外的话不经Wi-Fi的拨打和接听都是收费的. 0.2美元一分钟虽然也不是特别贵不过时间长了或者次数多了账单就很可观了.

想要避免那些只能开飞行模式开wifi强制让其走wifi calling, 开着手机网络很容易从Wi-Fi掉到手机网络导致收费…重点是打电话并没有什么显示你正在使用Wi-Fi进行通话的标示所以通话的时候心里特别无底(讲真还不如直接用Google的Hangout(虽然快完了)或者Duo或者直接Skype甚至FaceTime呢.

收发短信的话都是免费, 不仅是北美, 任何国家都是, 而且这个不分Wi-Fi或者手机网络的SMS都是免费, 所以确实比较好用. Google Voice的话限定了只能发北美之类的电话号码, 而fi能发所有国家. 不过我个人使用来说没用fi之前Google Voice的时候发Cloudflare的DNS查询SMS都是能正常工作的, 自从把GV号转给fi之后发SMS给Cloudflare查询, 显示是发送成功, 然而并没有收到回复, Cloudflare的两个SMS服务号码都试过了没有任何回复. 发给twitter的倒是能正常.

另外由于是在海外使用, 发短信打电话都要特别讲究, 比如电话和sms的app内有设定国家的功能, 设定日本的话则不会默认显示+81之类的国家码, 而fi的帮助里有写如果在海外打本地电话号码是直接打, 而打美国直接是拨1接着电话号码, 其他国家是国家号(比如+86)加电话号码. 然而实测拨日本似乎得加+81, 而拨美国不用+1直接拨?具体就非常乱了, 试了几天还是搞不清楚到底怎么样才是对的….毕竟虽然漫游到了日本但是通过Wi-Fi拨号似乎走美国? 还有比如+140404给推特发信息会返回服务不可用, 而直接发40404又可以….非常神奇…

上网的话10美元1GB这个没得说了全球统一价, 贵是贵了些不过服务可以暂停, 暂停的话各种费用会暂停, 所以一个月只开几天的话只需要付那几天的“月租”(也就是20美元拆分成那几天每天的价格)加上使用的流量的价格. 只不过这个时候fi的电话号码所带的通话短信等都无法使用了. 所以建议多开个Google voice号备用比较好(或者fi作为备用, 总之Google voice和fi分开两个账户会比较好). 然后这个钱似乎是先扣然后下个月周期到了多退少补的感觉.

当然数据也不是无限可用的, 虽然有所谓账单保护功能也就是超过一定(单用户6GB两人10GB人越多上限越高)之后流量费用就不再增加了, 所以也不太用担心天价账单这事反正一个月顶多80~100(2人)美元左右. 另外一个用户可以开9张data only的副卡, 说是data only不过实测似乎可以当主卡使用? 可以用主卡的账号收发短信和电话, 不过具体应该肯定不如主卡好用就是了. 副卡流量算主卡的, 而且group的话都是算整个流量池的, 也就是group都是共享流量(不过可以看到自己用了多少就是了, 只是算上限都是一起算). 上限的话个人使用超过15G会被限速, 而且长期大数据的话可能会违反ToS而被限制. 曾经幻想6个group账户每个名下9张卡理论上可以卖出去到8美元一个人, 然而实际18GB/6用户的账单保护很容易就碰到然后大家一起限速而且卡片分布各地不被封就怪.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税费, 各种911和联邦稅地方稅扣下来还是挺贵的, 而且这个似乎是按人头算就是每多一个用户都要多一份稅…

另外估计因为Pixel系列是Design for fi系列所以fi卡插pixel上直接显示手机网络运营商是Google fi而不是像其他卡那样租用的docomo啥的(

而至于之前说的Google fi VPN, 果然跟我预想中的相同, 检测过后自动就没了…

虽然Wi-Fi assistant变成了Google Fi VPN, 然并卵, 估计检测到了国家所以即便像之前那样挂了美国代理共享Wi-Fi给手机仍然不能连上VPN.

所以只能要么等啥时候Google把日本等地方加入支持列表, 不然就只能看网络评分提供方那个东西怎么mod了.

至于网速啥的就不费流量测试了, 反正这边显示的是LTE加上用的是初代pixel所以速度应该快不到哪去, 再者在日本也是借用的网络所以实际测速也是绕美国…意义不大

反正每个月花个20多美元(2k多日元)维持一个美国号码只能说一般, 毕竟这价格在日本也就普通大手运营商(au, softbank, docomo)合约的价格, 我现在au每个月基础费用1k加2k数据还只是初始的1GB, 之后也差不多1GB都要1k所以讲真这套餐和Google fi没啥区别, 短信和通话都还得另外算钱还没啥wifi call_(:з」∠)_甚至连手机开wifi热点和voicemail都要另外收钱, 这些在fi上都是免费提供的(当然流量啥的肯定收费就是了,只是不收这些功能费

fi的话确实比较适合Google自己的机器, 也就是Pixel系列. 毕竟虽然现在支持iOS了不过并不能享受wifi calling和(可能可以用的)fi VPN等附加功能. 所以想要体验完整的fi还是得用Google自家的手机. 而且Pixel 2之后都自带eSIM了(除了日本版), 所以直接买台回来激活了fi就能用非常方便不用走什么美国转运了. 直接填写个美国地址然后搞个能Google Pay的卡就行. 不过缺点自然是没data only卡, 不过可以手机开Wi-Fi共享给其他设备上网所以其实副卡用途也不是特别大就是了.

最后还是再喷一下日本各运营商到目前都没出eSIM非常死板板, Google fi也不支持iPhone上的eSIM也是死脑筋. 所以出门还是得带两台手机是真累(

另如果对fi感兴趣的话可以用我的推广code: https://g.co/fi/r/UK7H3D. 用这个注册fi的话你和我都可以得到20美元的话费, 可以抵一个月月租. 不过要注意服务暂停的话这个Credit似乎还会计算的所以第一个月最好别暂停使用.

下次回国的话再写写在国内的体验. 还有啥疑问可以comment below. 会在追记中回答~

作者: bi119aTe5hXk

bi~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b1 :b2 :b3 :b4 :b5 :b6 more »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